Search


【#新聞後續】國保補費大限延至3/31,弱勢民眾:重點是没錢繳
 
  • Share this:


【#新聞後續】國保補費大限延至3/31,弱勢民眾:重點是没錢繳
 
#國民年金保險 首期保費補繳期限原定於在1月31日屆滿,衛生福利部 在當天宣布,為紓緩補繳人潮,也讓大家好過年,將補繳大限延至3月31日,期滿不再延長。
 
但繳不出國保的民眾與協助弱勢的里長認為,連溫飽都有問題的人,不會因為多2個月的緩繳期就有錢繳費,政府應該把心思放在怎麼幫忙繳不起的民眾上。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指出,考量許多欠費民眾是無力負擔保費的弱勢族群,所以將補繳期限後延2個月。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則說明,由於各地湧入補繳人潮,需要紓緩,加上逢農曆春節,民眾需經費採辦年貨,彈性考量下延後補繳期。
 
「#不管延到民國幾年還是繳不起啦!」住在台南市東興里的64歲阿德以拾荒維生,10年來不曾繳過國保保費,欠費將近10萬元。他表示,辦了國保分期繳費,以為會減輕一點負擔,不料分期後每期要繳2000多元,比他拾荒整個月的收入還多,他已經打定主意不繳,也沒想過要領國民年金的老人年金,「沒錢有沒錢的過法」。

(#延伸閱讀〈103萬人的年金大限〉:http://bit.ly/2RYO8Cb)
 
「緩繳是政府的美意,不過治標不治本。」台南市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長期協助弱勢里民,他指出,目前政府僅針對低收入戶、重度身心障礙者減免全額保費,但對於中低收入戶或沒有任何福利身分的邊緣戶而言仍是沉重負擔。「有收入的人覺得每個月繳幾百塊(保費)沒什麼,但對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人而言,連擠出100元都很困難。」
 
鄭晴而認為,國保的保障對象是社會中經濟相對弱勢的民眾,若這些人因為繳不起保費而面臨老年貧窮,就失去最初規劃國保的意義。民間有很多慈善團體專門協助申請不到福利身分卻很窮困的社福邊緣戶,有的團體審核嚴謹,深知每個受助家戶狀況,政府可透過這些團體釐清哪些人繳不起國保保費,提供補助或減免。
 
關注年金議題的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表示,國保 #弱弱互保 的設計與低迷收繳率,已顯見這個社會保險制度已無法長久,緩繳與否不是重點,政府該做的是檢討如何制度改革。尤其現在不只國保問題嚴重,勞保精算後發現再7年就要破產,下一階段年金改革應立刻動起來,不該為選舉等政治考量喪失魄力。

(各類年金「入不敷出」時間表請見:http://bit.ly/2Ro2gzJ)
 
曾昭媛表示,政府應推動公平 #稅改,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現行的20%恢復到2010年修法前的25%,遺產稅與贈與稅從現行10%的均一稅率,恢復到2009年修法前的最高50%累進稅率,並整併各年金財源,建置「全民稅收制基礎年金」,讓國民不必繳保費,滿65歲即可領8,000元以上的基礎年金,給社會一層預防老年貧窮的安全地基。(文/曹馥年)

#報導者


Tags:

About author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歷史性改變,不論是新舊世代的價值變遷,或者新舊媒體的典範轉移,對新聞工作者都是全新的挑戰。 然而,無論挑戰多麼嚴苛與艱難,我們依然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與信念,並且知道台灣社會需要一個能以真實而深度的報導,去挖掘重要議題、監督公共政策、推動進步價值,拓寬我們的國際與文化視野的媒體。 因此,我們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新聞網站:報導者。 「報導者」這個名稱說明了我們將回歸新聞工作的初心與本質,致力於具有手作質感的深度報導;而做為網路新媒體,我們也將勇於探索網路新工具與呈現方式,重視網路的公共性與開放性,並結合各種進步價值與公民力量。 更具體而言,「報導者」會關注三大領域:在地議題的深度調查、國際與中港專題、文化與思想報導/評論。 「自己的新聞自己救」,我們深信,除了犬儒、失望與憤怒, 要改變台灣的新聞環境和公共領域,我們必須勇敢地往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開始一場台灣的新聞小革命。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
View all posts